【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河堤國小以一場從課桌開始的「海洋革命」,讓永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一場孩子能看見、能觸摸、能感受的行動。四年級課程中導入由郭賢忠與曾滋玹共同設計的海洋永續桌遊《水池裡面的虱目魚》,孩子在遊戲中的每一張卡牌、每一個策略抉擇,都像在親手改寫海洋的命運。教室裡專注又熱烈的氣氛,把海洋的未來濃縮在一池魚群的消長裡。
全球研究曾提出警告:若過度捕撈不減,2048年後海洋可能再無可捕撈魚類。沉重預測在孩子心裡難以理解,但透過桌遊,河堤國小讓抽象議題被具象化。玩家在「買魚給家人」與「保護魚群永續」之間做選擇,每一次出手都牽動魚池起伏,也讓孩子在歡笑與驚呼中,看見過度捕撈的現實與後果。海洋議題不再遙遠,而是彷彿就在桌面上縮影般清晰。
校長杜昌霖表示,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教育必須引導孩子願意靠近的議題。他強調,現在的孩子是未來海洋與資源的管理者,而教學要讓永續變成孩子能觸動心的體驗。「這款桌遊把嚴肅議題變成孩子願意投入的冒險旅程,他們會在遊戲裡看到,如果人類不停地索取,海洋會變成什麼模樣。」杜昌霖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亮孩子內心願意行動的燈。
桌遊設計者曾滋玹親自帶領遊戲,她笑說海洋議題常被孩子視為遙遠的詞彙,但當他們在遊戲裡看見魚越抓越少、池子幾乎見底時,那種震撼比任何講述都深刻。「喜歡,是最好的起點。」她希望孩子在愉快的遊戲體驗中,自然養成對海洋的感情,因為願意喜歡,才會願意守護。
導師劉育君在旁觀察,她說這次課程融合高雄在地海域事件與常見水產品,讓孩子能將知識與生活串連得更緊密。透過角色扮演與合作策略,學生逐漸理解永續漁業的核心精神,在每一次決策前學著停下來問自己:「我這樣做,會讓海洋變成什麼樣子?」桌遊不只是認識「什麼是過度捕撈」,而是理解「選擇將改變世界」。
學生也在體驗後給出真誠回饋。李彥廷分享:「很好玩!我學到有些魚快滅絕了,我們要想辦法避免。可以動腦又可以玩,超棒!」蔡宥榆說:「透過卡牌買賣魚,我知道什麼魚可以吃、什麼不能吃。還學到食物鏈和高階層魚,今天真的學到很多。」
這場課程由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USR「產學合創‧在地共榮–永續協作平台2.0」支持,並由「玩轉海洋永續力—海洋永續桌遊設計與推廣」計畫執行。從教室的一局遊戲開始,孩子心底悄悄種下一顆海洋永續的種子。未來,他們將在生活中以更柔軟、更堅定的方式守護海洋:從下一餐的選擇、下一次的購買到下一個念頭。他們不只學會了一款桌遊,更學會了與地球同行的姿態。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