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少子化陰影下,年輕家庭的育兒壓力已成社會不能迴避的沉重課題。高雄市議員陳美雅今(26)日下午在市議會主持「少子化下的托育與幼兒照顧補助—年輕家庭的生養壓力,政府如何接住?」公聽會,邀集社會局、教育局、衛生局以及專家學者、教保協會與家長團體齊聚。現場座無虛席,家長心聲翻湧,議題討論熱度高漲,氛圍緊湊而迫切。
在場家長分享自身經驗,有人訴說托育名額難求,有人感嘆高額托育費幾乎吃掉一份薪水,也有人為接送時間與職涯天人交戰。陳美雅聽完衷情言語後沉聲表示,台灣已進入超低生育率社會,少子化不再是趨勢,而是國家必須正視的危機。她強調,政府目前的托育補助與資源「看得到、吃不到」,年輕父母因此在生養路上「望生卻步」,市府若不積極調整政策,高雄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育兒友善城市」。
陳美雅將年輕家庭面臨的困境歸納為四大核心壓力。她首先指出資源不足問題,公托名額有限,中籤率低到「像中樂透」,尤其旗津、鹽埕及山區等地的托育資源稀缺,人口密區同樣面臨「一位難求」。她要求市府擴大全市公共化托育量能,提高教保與托育人員薪資,並兼顧區域平衡,讓各行政區家長都能獲得公平托育機會。
第二項壓力來自補助不到位。許多雙薪家庭反映,一個孩子的托育費幾乎等於一份薪水,即便政府提供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仍像杯水車薪。陳美雅呼籲,應檢討補助金額的合理性,使補助能普及發放,讓每位孩子都能享有政府保障。
第三是時間不彈性。公托、公幼的收托時間經常無法配合家長上班時段,使許多父母不得不犧牲職涯。她建議市府增加課後延托、夜間及假日臨托服務,並鼓勵企業設置「職場互助教保中心」,讓家庭不再因時間壓力而被迫退讓。
第四則是服務不便利。部分補助申請流程繁複,行政門檻高,讓忙於奔走的家長望而生畏。陳美雅要求政府建立單一資訊窗口,跨局處整合所有育兒補助,讓家長「一次搞定」,不用在繁瑣程序間被折騰。
公聽會中專家與家長積極交流,場面多次引發共鳴。許多與會者表示,高雄有潛力也有責任讓年輕家庭願意生、敢於生,而不是因政策不足而猶豫徘徊。陳美雅會後強調,本次公聽會的目的,是檢視政府支援體系是否已經失靈,並敦促市府必須以家長需求為核心重新檢視托育政策。
她承諾將持續追蹤,要求各局處將公聽會中提出的建議化為具體行動,並提出改善時間表,讓高雄真正朝向「育兒友善城市」邁進,使「生育」不再是一件需要鼓起勇氣的夢想,而是一個可以被支持、被期待的選擇。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少子化 #陳美雅 #托育補助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