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專任運動教練長期面臨薪資偏低、制度不合理及缺乏保障等結構困境,引發體壇廣泛關注。立法委員柯志恩出席「中華民國專任運動教練協會」記者會時直言,教練是國家競技實力的基石,不該在榮耀背後承受制度壓力,她並向運動部部長李洋喊話,盼政府正視教練的勞動處境,「不要再讓為國拚榮譽的教練感嘆不如歸去。」
現場數位教練分享職涯困境,其中最具象徵性的案例,是帶領台灣奪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總冠軍的教練駱政宇。即使曾率隊登上世界之巔,他若想成為正式教練仍須重新考試,而考上後起薪反而更低。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一旦未能繳出績效,就可能被解聘,讓他無奈苦笑:「我去開Uber可能還比較實在。」現場氣氛沉重,凸顯制度造成的專業流失危機。
記者會上,專任運動教練協會秘書長邱為榮指出,教練制度問題並非個別案例,而是長年累積的系統性壓力。他批評體育署以大量「約聘教練」支援各縣市,看似提供機會,實際卻造成正式缺乏額難以開出,使教練處於一年一聘、毫無保障的脆弱狀態,彷彿把教練投入燃燒卻無後盾的職涯黑洞。
柯志恩也代替林郁婷的教練曾自強提出去年公聽會後的政策進度,她當場詢問運動部次長鄭世忠,對方回應「薪資提升涉及跨部會,建議先發展全民運動,再開放教練兼職。」此言引發教練界反彈。柯志恩批評,把競技運動專業與全民休閒混為一談,本質上就是忽視教練專業,「講白了,民眾會聘教練來教跳高跳遠嗎?以兼差彌補制度缺口,就是對專業的不尊重。」
柯志恩強調,自2016年起,國家體育預算已從80億元一路提升到明年的248億元,資源不再是問題,但教練待遇卻仍停滯在過去的脆弱基礎。她呼籲政府應以制度改革優先,為教練建立合理起薪、具保障的制度與評鑑機制,讓教練能無後顧之憂投入訓練,讓選手擁有真正的伯樂,進而打造永續的國際競技力。
她指出,台灣的體育榮光不能建立在廉價且脆弱的勞動條件之上。選手的成功,背後是教練日復一日的無形奉獻,「政府若希望用運動壯大台灣,就必須先讓教練看見未來。」她也承諾將與更多力量合作,推動制度改革,為教練爭取尊嚴與權益,「這個問題,我一定會爭取到底。」
現場多位教練會後紛紛表示,期待政府真正聽見基層心聲,讓台灣的運動人才既能追求榮耀,也能擁有被制度托住的職涯保障,讓台灣運動向上、向前,不再讓熱血成為孤單的消耗。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柯志恩 #李洋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漾新聞官網】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