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創傳媒
2025年 / 7 月 5日 / 星期六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E創傳媒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首頁 地方社會

搭火車高雄池上一日遊記趣

2024-03-09
發布在 地方社會, 生活消費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波新聞─景旭/台東

自高雄搭台鐵新自強號火車直驅台東池上旅遊,當天往返輕鬆愉快樂趣多。筆者日前和二位好友相偕前往遊賞池上馳名中外的伯朗大道、金城武樹、大坡池⋯⋯等觀光景點,並品嚐獨具特色、美味可口的池上便當,一趟下來,不僅賞心悅目,更領略了米鄉-池上特有的綠野風情。

筆者啓程係搭上午7:37分火車自台鐵新左營站出發,到池上火車站已經10:09分了。新自強號車程一趟2小時又32分,回程則搭池上火車站14:32分發的車子,回到新左營站已17:09分,雖說是一日遊,但實際在池上停留的時間才4小時又23分,可說來去匆匆,因限於時間僅重點式的選遊以下幾個景點:

一 、池上火車站周邊景觀

池上火車站是花東縱谷上的一個鄉村小站、車站月台跟站體之間成斜坡狀,下車需搭電梯或上台階走過一條長長的廊道方可出站,極為罕見。車站建築外型美觀,內有土產販賣店與圖書借閱室。「池上車站」四個大字橫掛在大門上方很有古韻,我們一出站就先在站前拍照留念,車站周邊有多家租車行,機車、腳踏車、汽車一字排開供遊客租用遊賞池上風光,這種現象充分顯示觀光特色,站前兩旁街道是鬧區,有好多家池上便當店與麵館、茶飲店,用餐時間生意相當興隆,離車站不遠,四周都是遼闊的稻田與鄉野風景,初長出的一片片綠油油秧苗,與「鄭板橋」在其所作「四時田家苦樂歌」上寫道之「細雨輕雷驚蟄後,和風動土,正父老催人早作..」所描述的情景略同,一望無際的綠野平疇景光,正是春到人間的最佳寫照。

二、「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該館位於台九線上,戶外有一列火車車廂及月台,月台上設有座位供遊客邊吃便當邊聽音樂,讓人感受有如置身在火車站月台上享用便當的滋味;舘內則設有用餐區及土產販售攤位與展示製米流程的「金色豐收館」,內擺著一台袖珍型磨米機,可供遊客親身操作體驗一下磨米樂。該舘是品嚐池上便當的風味舘,主要供應招牌、排骨、鷄腿三種便當,其米飯Q菜色豐,且限量供應賣完為止,經常高朋滿座,筆者當天中午也慕名去排隊購食,但排了好久差點向隅,因輪到點餐時,全館只剩下十個「招牌便當」而已,我們三人坐下吃便當,抬頭一望果然座無虛席,運氣還算不錯。

三、「伯朗大道」

乃筆直且無電線桿的錦新三號道路,全長2、2公里,每逢稻子成熟時節,隨風飄曳的金黃色稻穗與周遭靜謐的綠野,交織成美麗的田園風光,多年前經伯朗咖啡選中拍攝廣告及知名藝人為長榮航空公司代言皆於此取景而聲名雀起,也贏得「翠綠的天堂路」美譽、吸引來此打卡遊賞的觀光客絡繹不絕,伯朗大道全線交通管制,除步行或騎乘腳踏車之外不得進入,因此提供租車服務的車行應運而開,生意極為興隆。

四、「金城武樹」(奉茶樹)

原名奉茶樹,是種植於1970年,位在伯朗大道上的一顆樹齡54年的茄苳樹,其樹高十米、樹圍1米、外觀壯麗,因長榮航空公司2013年拍攝廣告片時,片中知名藝人「金城武」在此樹前乘涼喝茶,因而聲名大噪,遂被暱稱為「金城武樹」,頓時成了池上鄉旅遊的熱門打卡景點,之後長榮航空公司並認養該樹,直到2023年認養合約期滿,樹名才又恢復為原來的「奉茶樹」,該樹曾於2014年7月23日麥德姆颱風來襲時被吹倒,幸經日本與台灣樹藝師合力治療,樹貌才逐漸復元,目前已種回原址,筆者特停留樹前觀賞,看到不少男女青年朋友聚在四周拍照合影,顯見「金城武樹」魅力十足。

五、「大水車」

池上圳的大水車,轉動時隨著水圳流量捲起滾滾的大小白雪浪花,水氣瀰漫不但壯觀,也帶來絲絲涼意,其旁亦建有涼亭可供遊客休憩並遠眺秀麗的群山綠野景色。

六、「大坡池」

昔日池上鄉民賴以維生的大坡池、今為國家級濕地,佔地廣袤,遊客在環池自行車道漫遊,沿途可欣賞豐富的自然生態,與「樂賞大坡池音樂館」,亦可划船遊池,近年並舉辦「池上米香竹筏季」盛況空前,是休閒遊憇的極佳場所,筆者三人共騎一部電動四輪腳踏車,一路瀏覽優美風景,迎面春風徐徐至為舒暢。

七、「福原豆腐店」

這家位在池上鄉中西三路70號、福原國小後面的巷弄美食小吃攤、以販售炸香豆腐(臭豆腐)、豆花、豆漿最富盛名。筆者結束池上遊之前特尋味前往光顧,豆腐酥脆香嫩的確好吃:一份要價才60元:可說是經濟實惠的銅板美食。

綜觀池上鄉物產豐饒,號稱「米故鄉」;其生產的「池上米」聞名海內外,池上風光則為東台灣得天獨厚的縱谷景觀.景色迷人,遠在2010年就被交通部觀光局列為國際觀光計劃,並命名「池上光點」,是聞名遐邇的觀光勝地,也是花東縱谷必遊之景點。除筆者上述介紹之七處景點之外,尚有「蔡依林樹」、「萬安社區-稻米原鄉館」、「萬安磚窯」、「客家文化園區」等十餘處風景名勝值得一遊;筆者此趟池上遊,由於時間有限未克逐一參訪,深覺意猶未盡,全文乃就個人遊踪所及略加記趣聊供大家分享而已,於此併記。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前一篇文章

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拋磚引玉 邀請百位高風險家庭親子看電影《BIG》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下一篇文章

敦睦艦隊24日訪台南展原住民特展

相關的文章

地方社會

漾新聞|帕拉桌球國際開打 義守暖心接待傳遞高雄溫度

2025-07-05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隆重開幕 傳承歌舞精粹 打造文化展演新地標
地方社會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隆重開幕 傳承歌舞精粹 打造文化展演新地標

2025-07-05
「果然有市・番路農情週末」從產地到飯店!嘉義縣番路農會在地農特產人氣爆棚 
地方社會

「果然有市・番路農情週末」從產地到飯店!嘉義縣番路農會在地農特產人氣爆棚 

2025-07-05
下一篇文章
敦睦艦隊24日訪台南展原住民特展

敦睦艦隊24日訪台南展原住民特展

最新新聞

漾新聞|帕拉桌球國際開打 義守暖心接待傳遞高雄溫度

2025-07-05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隆重開幕 傳承歌舞精粹 打造文化展演新地標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隆重開幕 傳承歌舞精粹 打造文化展演新地標

2025-07-05
「果然有市・番路農情週末」從產地到飯店!嘉義縣番路農會在地農特產人氣爆棚 

「果然有市・番路農情週末」從產地到飯店!嘉義縣番路農會在地農特產人氣爆棚 

2025-07-05
第30屆「好月盃」於今日在朗島正式啟航!明日活動因颱風延期至7/10舉辦

第30屆「好月盃」於今日在朗島正式啟航!明日活動因颱風延期至7/10舉辦

2025-07-05
《黃河迴響》音樂會登場 兩岸音樂人共演紀念抗戰與臺灣光復80周年

《黃河迴響》音樂會登場 兩岸音樂人共演紀念抗戰與臺灣光復80周年

2025-07-05

你可能也想看

漾新聞|成大義大聯手搶才 打造大南方矽谷人才引擎

2025-07-02

165核實非詐騙!林俊凱(凱爹)領軍「聚商成勢 貨利同行」用社群批發翻轉獲利模式,賺錢不忘做公益

165核實非詐騙!林俊凱(凱爹)領軍「聚商成勢 貨利同行」用社群批發翻轉獲利模式,賺錢不忘做公益

2025-07-02

漾新聞|AI照護新革命!中山大學研討會熱議健康科技新未來

2025-06-30

愛在船槳聲中迴盪 國立宜蘭特教學校師生划出自信與榮耀

愛在船槳聲中迴盪 國立宜蘭特教學校師生划出自信與榮耀

2025-06-28

E創傳媒

探索生活點滴,尋找啟發靈感!E創傳媒是您的生活媒體網站,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主題,包括旅行、美食、文化和時尚。進入我們的網站,探索最新的生活趨勢,豐富您的日常生活!

熱門新聞

  • 漾新聞|帕拉桌球國際開打 義守暖心接待傳遞高雄溫度
  •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隆重開幕 傳承歌舞精粹 打造文化展演新地標
  • 「果然有市・番路農情週末」從產地到飯店!嘉義縣番路農會在地農特產人氣爆棚 
  • 第30屆「好月盃」於今日在朗島正式啟航!明日活動因颱風延期至7/10舉辦
  • 《黃河迴響》音樂會登場 兩岸音樂人共演紀念抗戰與臺灣光復80周年

熱搜關鍵字

/莊珮縈 2025財經趨勢論壇暨金融科技商業交流展 AI指引 EXPO,昨(20)日在曼谷國際貿易展覽中心BITEC盛大開幕,開幕典禮由泰國會議展覽局局長Duangdej NEXTRATE睿途 Yuaikwamde、泰國投資促進署秘書長Narit 三陽 五里埔路段 光陽 南部最大聲/  屏東 隨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山葉 曾志豪 機車 編輯 暌違3年的泰國臺灣形象展Taiwan 行動夢想家基金會 財產申報作業誤失 那瑪夏 鄭司文 重大洩密 韓佳宏 高階幹部個資

Copyright © E創傳媒.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Copyright © E創傳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