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蓋宇仁/台中
在科技飛速進展之下,人類不僅演化的速度跟不上,連適應的速度都跟不上,無法跟上新科技工具,工作被機器取代,不自覺地沉迷於手機、短影片與網路世界,導致喪失處理真實世界的事物與人際關係的能力,於是出現心理不適,症狀包括: 焦慮、憂鬱、失眠和社交隔離等心理健康問題。這些現象,就像生活在繁華大都市裡面貧民窟裡的人,感到壓力和無助。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主任何應瑞表示,在過去8年間電腦CPU的運算速度增加了40倍,但是日前NVIDIA黃仁勳的演講中指出,他們的GPU超級電腦的運算速度加快了1,000倍,不僅啟動了Chat GPT、Copilot等人工智慧,更開啟了AI機器人與數位孿生世代,這些技術實現了無人工廠,取代了人工的必要性。除此之外,舊金山的Waymo與廣州的「蘿蔔快跑」都是在大街小巷裡載客的無人計程車。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宅配物流、Uber eat與Panda將不需要真人運送。
何應瑞教授指出,近10年內,台灣男性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加60%,更令人震驚的是青少女自殺死亡率增加3倍;衛服部資料也顯示在過去一年期間,台灣有441萬民眾看診拿安眠藥,安眠藥處方量高達10億顆,這些藥丸堆疊起來的總高度超過4,000座101大樓的高度。從上述民眾看精神科、吃安眠藥、甚至採取自殺手段來看,有太多人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這些都與高科技適應障礙所帶來的後遺症有關。
何應瑞教授強調,要改善或減緩高科技適應障礙,可以尋求臨床心理師協助,也可以多從事運動、靜坐、冥想等健康活動,及參加進修課程與社交活動。此外,保持規律的生活方式和作息時間,並避免過度依賴科技產品,也能有效緩解壓力和焦慮。
為了守護民眾心理健康,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舉辦了高中生心理營,讓年輕人探索心理議題,並且培養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除此之外,臨床心理學研究所培訓具有敏感度與同理心的專業臨床心理師,為民眾的心理健康提供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