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隨著數位轉型日益成熟、人工智慧技術飛快進步,現在企業內從財務、產線到面向消費者的第一線現場,都仰賴各式各樣的系統與資料才能順暢運作。然而,這代表當任何一個基礎架構失靈,都會對營運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今年 7 月由某一知名資訊安全軟體的更新事件就足以證實。
這起停擺事件導致全球許多 Microsoft Windows 裝置故障,連帶導致眾多企業的 IT 及營運系統也跟著中斷,從金融業、資訊服務業、傳統製造和高科技製造產業等關鍵服務提供者,都陸續傳出災情。
面臨系統隨時中斷可能性,首先確保備份管理易用性
儘管類似事件發生後,供應商多會立刻提供補救措施,但 Synology 看到過往在類似的停機狀況中,經常需 IT 人員手動逐一操作、重啟系統,這就會無可避免地拉長組織的 RTO(最短復原時間目標)。一旦企業 RTO 過長、無法迅速解決營運中斷問題,就會引發多種負面影響,如生產力下降、財務損失、合規風險,甚至可能嚴重損害企業聲譽,進而導致客戶流失。
Synology 認為企業可從中學習兩大要點:第一,組織必須認知到任何系統都有故障的可能性;其次,企業建置基礎架構時,在災害復原計劃上考量大多不夠完整,導致遇上突發事故恐無所適從。
事實上,當前多數組織確實都具備基本資料備份意識,Synology 建議要做到最小化業務中斷對企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還有兩個方向可以持續努力。首先是重新檢視當前的資料備份解決方案,是不是能滿足事發當下盡速還原的需求,這便涉及到該解決方案的易用性,包含是否提供單一且集中管理介面、能否隨時還原跨站點的備份資料等,都會大幅影響 IT 人員日常維護,還有即時復原的效率。
光有備份還不夠,參考五大面向檢視災害復原策略完整性
有了完善的資料復原工具之後,Synology 接續呼籲組織還應參考以下五大要點,列入災害復原計劃當中:
1. 全面且定期的備份:現今企業營運或開發時,通常會跨足多個平台或工具。當某些工作負載被忽略或未被保護到,突然停機或無法運作時仍有可能影響整體企業營運。因此,企業規劃備份時,不能允許有任何資料孤立存在,務必將各種來源、裝置都納入規劃中並且定期執行備份。
2. 定期進行還原演練:由於組織不會知道何時會遭遇設備故障、系統癱瘓,所以必須持續測試、演練備份資料的可還原性,同時檢查還原計劃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若察覺到漏洞就要立即修復,災難實際發生時才能順利重啟營運。
3. 即時虛擬機還原:當企業不幸遭遇逢意外,首要目標就是確保營運不中斷。為了最小化停機時間,建議應透過虛擬化方式即時掛載服務,以最快速度回復營運。
4. 跨平台還原:組織必須確保備份環境,具備跨平台還原的能力,當單一平台出現狀況,企業便可選擇將服務還原到不同平台上,分散還原所面臨的風險。
5. 異地備份與異地還原能力:除了擁有一份本地端的備份,企業還會需要位於異地的備份,藉此分散風險。舉例來說,若企業採用雲端服務,且同時有做好雲端異地備份的話,就能透過異地站點重啟服務,最小化企業停機的風險。
Synology 備份產品執行副總劉家宇最後提醒,備份是達成資料韌性的關鍵,更是確保企業成功數位轉型重要的一環。借鏡此次事件,組織需更加重視備份與還原策略,並投資全面的備份與災難復原解決方案,建立健全系統並定期測試和更新,才能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迅速恢復系統,確保業務持續性。
>> 資料保護策略刻不容緩,點此洽詢專家規劃服務:https://sy.to/8o4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