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台灣自今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鑒於骨科醫療開始面臨骨質疏鬆與骨折複雜化的問題,郭綜合醫院特地自去年引進「新式互鎖式骨板」,造福48位輕微跌倒因手掌觸地就造成骨折的老年患者,恢復橈骨正常功能。
郭綜合骨科主任吳國禎說,傳統下壓式骨板–非互鎖式系統,固定骨折主要依靠螺釘下壓力量造成骨板與骨頭摩擦力增加,進而達到固定骨折的穩定度;但下壓力量增加,使得骨頭血液循環不好,影響骨頭生長,進而使骨折癒合變慢,甚至骨折不癒合。以及骨質疏鬆使得螺釘無法鎖緊,使得下壓力量不足,造成骨板與骨頭摩擦力降低,骨板固定力量不足,容易鬆脫。
30年前全世界邁入高齡社會,因此30年前開始研發新式骨折療法,20年前誕生互鎖式骨板,固定孔擁有螺紋、螺帽,2者互鎖時,就增強結構的穩定性,無須依靠螺釘下壓力量,解決了血液循環不好的問題。
15年前台灣亦邁入高齡社會,傳統互鎖式骨板的穩定結構來自於螺絲釘與骨板須垂直互鎖,如果角度有偏差就會影響固定效力,第2代互鎖式骨板就因應而生,又名「多角度互鎖式骨板」,允許螺釘有15度的自由度改向,可以獲得一體成形的固定效果。
根據2022年6月歐洲國際骨科外傷醫學會廣泛研究證明,對於遠端橈骨骨折使用新式多角度互鎖式骨板優於傳統互鎖式骨板;無論於癒合後X光與手腕功能、手術時間、使用輔助鋼釘固定碎骨,均優於傳統互鎖式骨板。
台灣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隨著大量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第二大流行病。為了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郭綜合醫院於去年年中引進多角度互鎖式骨板,至今已治療48例遠端橈骨粉碎性骨折,均獲得比以往更好的成效,患者約自費8萬元,較以往金增加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