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為重現高雄煉油廠在臺灣石化工業發展中的關鍵地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在台灣中油公司支持下策劃出版《煉製臺灣:高雄煉油廠歷史與遺產》及《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兩冊專書,並於昨(26)日上午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新書發表會。活動由主持人吳連賞教授、台灣中油公司煉製事業部陳正喜副執行長、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李文環館長及中原大學建築系林曉薇副教授共同出席,見證這場重現工業記憶與城市風華的重要時刻。
高雄煉油廠前身為日治時期設立的「第六海軍燃料廠」,戰後由台灣中油公司接收並重建,長達七十年的營運歷程,不僅奠定了臺灣石化產業的核心地位,也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2015年高廠正式關廠,象徵著石化產業階段性轉型結束。為保存高廠珍貴文化資產,中油公司攜手學界推動歷史研究與教育推廣,後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接續出版,期望透過文字與圖像重新認識高廠歷史價值,回應社會對城市工業遺產保存的期待。
《煉製臺灣》由李文環館長與研究者潘逸嫻共同撰寫,從日治時期軍事燃料基地的歷史背景出發,細緻梳理高雄煉油廠的產業發展脈絡,交織宏觀產業視野與微觀地方故事,成為高雄工業史的重要文獻。而《圖說高雄煉油廠──跟著油人上班去》則由林曉薇副教授與林佩琪策劃,結合情境插畫與歷史照片,以「賓果廠長」、「王琇校長」、「李達海廠長」三位代表性人物視角,帶領讀者穿越不同年代的煉油廠日常,讓工業記憶更貼近大眾心靈。
本次新書的出版,不僅記錄高雄煉油廠的光榮與變遷,也為臺灣工業城市留下深情的見證。透過嚴謹的史料整理與生動敘事,讀者得以深入理解高廠在經濟發展歷程中的歷史角色,並重新思索產業、土地與人民之間緊密相連的深刻關係。高雄煉油廠的故事,不僅屬於過去,更是未來城市記憶的重要資產。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