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阿茲海默症、中風及漸凍人病程減緩有望!國立中山大學生技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孫羽佑,攜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與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成功將原用於治療漸凍人的藥物開發成非侵入式大腦氧化壓力探測顯影技術,能在神經退化性疾病初期即早發現異狀,並介入治療,顯著提高治癒率。這項全球首創技術創新突破,成果刊登於世界權威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孫羽佑指出,腦中風、阿茲海默症及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均為全球人口健康的重大挑戰。氧化壓力被認為是這類疾病早期發病的重要病理機轉,然而過去臨床上並無能即時觀察腦部氧化壓力的影像工具,因此延誤了早期偵測與治療的黃金時機。
圖/全球首創!中山大學生技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孫羽佑,攜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與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研發偵測阿茲海默症早期利器。(中山大學提供)
為破解此難題,團隊以治療漸凍人藥物「edaravone」為基礎,利用其半衰期長、血液中穩定並可穿越血腦屏障的特性,開發出正子斷層掃描(PET)探測顯影技術,並將新技術命名為[¹⁸F]fluoroedaravone(簡稱[¹⁸F]FEDV)。這項創新工具,能即時影像化腦部氧化壓力變化,對臨床診斷、療效評估與病程追蹤都具革命性意義。
孫羽佑表示,[¹⁸F]FEDV源自已核准用藥,安全性高,且能無障礙通過血腦屏障,直達中樞神經系統,偵測細胞氧化壓力。此外,可直接應用於現有醫院PET掃描設備,轉譯潛力極高。更具突破性的是,低劑量可作為診斷工具,高劑量則保留治療氧化壓力的效果,具「診療一體化」應用前景,為精準醫療開啟新局。
這項技術以edaravone藥物能與活性氧與氮物種(RONS)專一性結合的特性,進行放射性標記,讓[¹⁸F]FEDV在PET掃描中追蹤大腦氧化壓力分布。當與活性氧結合後,分子結構改變並被保留於氧化壓力細胞內,產生明顯成像對比,靈敏度與準確率極高,不僅能有效檢測氧化壓力,還能用於療效追蹤。
研究團隊證實,[¹⁸F]FEDV在小鼠中風與阿茲海默症模型中,成功偵測早期氧化壓力變化,有望大幅提早介入,阻止疾病惡化。這項全球首創的技術,已完成動物實驗,未來將推進至人體臨床試驗,為神經退化性疾病與腦中風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為世界頂尖期刊,2023年期刊影響因子高達27.7,於生物醫學工程類別中排名第1,象徵這項技術已獲國際高度肯定。期刊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5-01362-3
【漾新聞】#漾新聞 #中山大學 #阿茲海默症 #氧化壓力偵測 #精準醫療 #神經退化 #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