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六堆秋收祭─後生八音.樂響客家」於11月9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熱鬧登場,美濃國中與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攜手登台,與地方八音團共同演繹跨世代音樂盛宴。從童稚澄亮到職人厚韻的八音層次在場域中交織迴盪,觀眾沉浸於濃郁的客家樂韻之中,為這片土地書寫最動人的文化傳承篇章。
現場由林作長客家八音團以經典曲「大調轉反大調」揭開序幕,八音旋律甫一響起,便讓在場民眾瞬間走入傳統禮俗的音景。隨後美濃客家八音團與竹頭背客家八音團接力演奏「二八佳人」及「大團圓-十二丈」,熱烈的節拍與旋律讓氣氛迅速推升,展現客家八音獨有的生命張力與人情溫度。
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以「哥去採茶」、「桃花開」展現客家生活旋律的細膩風景,學生們沉穩吹奏、流暢合拍,散發自信光采。而年紀最小的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以「八月十五喜洋洋」與「望春風」傳遞童真樂音,將八音與多元文化巧妙結合,純粹的聲線深深打動現場觀眾,讓掌聲如潮響起。
壓軸段落由10歲到80多歲的各團隊跨世代合奏「撐船歌」、「客家本色」,如同以音符串起時間,象徵八音文化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延續奔流。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樂師共同站上舞台,形成動人畫面,也成為本次活動最具象徵性的亮點之一。
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自2006年成立,是全國最早將客家八音納入校園的學校之一。學生在林作長、黃福田、蕭福妹、馮菊英的指導下,參與滿年福、伯公生、送神等祭典,親身體悟八音在生活與儀式中的深刻意涵。十九年來培育出多位青年傳承者,畢業生成為地方重要的八音樂師,持續回到社區深耕。
同樣源遠流長的福安國小客家八音社由謝宜文於2006年創立,是高雄地區第一支由小學生組成的八音團。結合美濃客家八音團力量,孩子們從指法到合奏一步步累積,透過在地慶典演出傳遞文化熱情,純淨音色成為地方音樂教育的溫暖標誌。
本次活動核心籌畫者鍾兆生與吳佩玲,分別以嗩吶與二弦長期推動八音文化,並於2012年創立「竹頭背客家八音團」。團員多為美濃國中客家八音社畢業生,即使離開校園仍持續回到社區練習,形成獨特的八音傳承鏈,讓美濃的客家聲景在世代間自然延伸。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本次活動以「文化傳承與再生」為核心,看到孩子們以穩健姿態吹奏八音,是文化再生最美的證明。他期盼透過校園扎根與社區推廣,讓八音在六堆持續紮根、在台灣迴響、在世界發光。
從傳統禮俗到現代舞台,從童音到老成厚韻,美濃的八音不只是音樂,更是一種生活、一段記憶、一份文化的重量。校園與社區攜手,讓八音在時代風中依然響亮。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美濃國中 #福安國小 #客家八音 #六堆秋收祭 #文化傳承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