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USR團隊活化旗津廢棄「海軍第四造船廠單身技工宿舍」,打造「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歷經十年耕耘,基地整合長照據點、中山師生永續場域、駐村藝術家工作室、多元友善廚房、大港校CC青年培力站與展示選品等功能。今(15)日,最後拼圖完成,島上唯一獨立書店「旗津tha̍k冊2.0」正式開幕。
「旗津tha̍k冊2.0」開幕典禮,包括旗津區公所民政課課長侯一勇、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主任顏惠珠、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社教科股長陳星汶、旗津tha̍k冊店長蕭孟曲、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李金鴦、國立中山大學城市共事館USR計畫主持人兼副永續長楊靜利、計畫協同主持人李怡志共同出席。
中山大學師生從清理整建到整合產官學民資源,投入大量心力,使技工舍蛻變為多元社會創新場域,並獲日本優秀設計賞肯定。USR團隊攜手第一社大講師群、水電義工、獨立書店夥伴及熱心贊助者,共同完成第三寢室改造,書店正式入駐,象徵十年來對旗津文化及社區的深耕成果。
書店保留修復原有木窗,內部以舊木再生書架、手工木桌、窗邊閱讀角落裝飾,呈現歷史刻印與海邊書香氛圍。為居民與學子提供閱讀園地,也為旗津旅遊增添文藝氣息,吸引喜愛慢旅行的遊客駐足,享受島上獨特的閱讀空間與生活文化體驗。
中山大學城市共事館USR計畫主持人、社會學系教授楊靜利表示,技工舍作為計畫實踐基地,連結在地職人、校園師生與社區居民,推展技藝傳承、高齡照護、環境永續與社區創生。USR精神在於走出校園、深入地方,發現問題、提出解方,旗津技工舍的活化正是十年耕耘成果的見證。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主任顏惠珠指出,技工舍將成為第一社大旗津重要據點,課程將聚焦在地人才培育,透過「以在地教在地」模式,培訓專業講師,孵化社區公共教育人才,注入旗津文化能量,強化公共參與與生活實踐。
旗津tha̍k冊店長蕭孟曲認為,書店不僅賣書,更是一個人、事、物交流的平台。書店六年前落地旗津通山路,深耕在地閱讀能量,搬進技工舍新場域即回到「初衷」,希望將目光從觀光鬧區引向南邊沙仔地,探索更多元生活與文化民情。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旗津文化 #海港書店 #USR社會實踐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國立中山大學將廢棄的「海軍第四造船廠單身技工宿舍」逐步打造為「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今完成原技工舍第三寢室(左圖)改造,全新「旗津tha̍k冊2.0」(右圖)今日入駐開幕啟用。

▲「旗津tha̍k冊2.0」開幕合影。 (emoji)左起旗津區公所民政課課長侯一勇、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主任顏惠珠、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社教科股長陳星汶、旗津tha̍k冊店長蕭孟曲、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李金鴦、國立中山大學城市共事館USR計畫主持人兼副永續長楊靜利、計畫協同主持人李怡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