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_劇照)
【WoWoNews】果陀劇場經典好戲再推一波!改編自暢銷同名小說的治癒好戲《解憂雜貨店》自2020年首演後,6度加演佳評不斷,本周五8月22日起至3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連演兩周。資深硬底子演員張復建詮釋劇中靈魂人物「雜貨店爺爺」,為許多煩惱的提問人指點方向,彷彿就像是現今的ChatGPT一樣,不僅為人解惑,也給予撫慰人心的力量。
一封信,開啟內心對話,串起命運的奇妙羈絆。在靜謐街道的一隅,舞台上佇立著一間名為「解憂雜貨店」的神祕店鋪。台版《解憂雜貨店》將故事場景巧妙移植至台灣熟悉的小巷之中,不僅呈現出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風景,更展現了近年深受外籍旅客喜愛的「台灣感性」。這家能夠穿越時空的雜貨店,隨著一封封來信展開故事推進。舞台上的每一次翻轉與變換,都保留著「雜貨店」的一部分,使觀眾無論置身在哪個場景,都能感受到那份溫暖與神祕。每一位前來提問的角色,都將在雜貨店爺爺的回信中,找到一份祝福與善意,也獲得重新出發的力量。這場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流,不只是解憂,更是撫慰人心的療癒旅程。
(解憂雜貨店_劇照)
提問人只須將寫滿煩惱的信投入《解憂雜貨店》鐵捲門上的投遞口,不久後便能在店後的牛奶箱裡收到回信,尋得解答。由張復建飾演的雜貨店老闆楊爺爺,在劇中耐心回應來自不同背景、職業、身分的信件:有的為愛情與夢想掙扎,有的在理想與繼承家業之間徘徊,有的面對道德與親情的兩難抉擇,也有人在報恩與生計之間迷惘。這些情節真實映照出台灣社會的日常,呈現人性深處的糾結與溫度,也道出人們在追夢路上的憂愁、艱難與選擇。對照現今就像是ChatGPT一樣,傾聽每一封來信,提供理解與建議,陪伴人們走過迷惘。張復建也透露,《解憂雜貨店》最初的名字其實是「歡樂雜貨店」,但因為「歡樂」在台語中諧音近似「煩惱」,而這間店收到的信件越來越多,幾乎都是人們傾訴煩惱之事,於是才將店名改為「解憂雜貨店」,更貼近它所扮演的角色與使命。
(解憂雜貨店_劇照)
果陀劇場溫暖人心的經典之作《解憂雜貨店》,自首演以來廣獲好評,演出至今邁入第5年,今年再度加演10場,累計場次已達70場。這部療癒作品不只打動觀眾,也深深烙印在演員的生命中。現年78歲的張復建,自70歲開始參與《解憂雜貨店》的演出,至今仍以滿懷熱情的姿態,詮釋劇中靈魂角色——雜貨店老闆楊爺爺。他說自己從未因為年紀而懈怠,反而堅持「每一場都當作新的場次來演」。對他而言,年齡只是數字,每一次動念、每一次選擇,都是生命中的全新流動與可能,也正是支撐他持續站在舞台上的純粹熱愛。
當被問到是否也曾面臨像劇中提問人那樣的人生困惑時,張復建回顧自己的人生歷程:「10歲登台表演,當時只是因為熱愛,沒太多煩惱。20-30歲在學業與演員工作中掙扎抉擇;40歲時為了三個孩子的成長,認命地接下所有演出,即使日夜顛倒、健康受損也在所不惜;50-60歲,開始體悟時間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如今78歲再回首,才真正明白——初看不知戲中意,再看已是戲中人。」在表演與人生之間,張復建以他的生命印證了《解憂雜貨店》的真實內涵,每一段人生都有困惑與選擇,而舞台上的每一幕,都可能是某個觀眾的現實倒影,正如劇中演員用身體與情感走入角色人生,張復建也用最真摯的演出,體會並傳遞另一種靈魂的重量。
The post 張復建經營《解憂雜貨店》5年 化身ChatGPT為人解惑 first appeared on AMM 娛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