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創傳媒
2025年 / 9 月 8日 / 星期一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E創傳媒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首頁 地方社會

暢玩高美館!科技藝術跨域展「擴散耦」  體驗互動想像感官之旅

2024-01-20
發布在 地方社會, 生活消費
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LINE分享到Twitter分享到Wechat

波新聞─陳瑩/高雄

挑戰人類與科技互動的想像極限!舞者與機械手臂翩翩起舞、飛行器環繞展場創造虛擬沈浸體驗、用眼神跟手指就能演出數位布袋戲。「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展覽今日舉行開幕式,由國科會人文處和工程處聯合主辦、雲林科技大學策展,將科技研究轉化出多科技互動展,今(20)日起至2024年3月3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101至103展覽室展出,打破藝術與科技邊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之旅。
高美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將藝術作為文化想像的分享平台,「擴散耦」讓不同領域相互交會,形塑共享的體驗創新展覽。隨著時代進步發展,高美館也持續將科技融入展覽體驗,「擴散耦」將科技與藝術結合,展現探索創作的多元共融、思考藝術的平權體驗,也跳脫傳統觀展的體驗想像,起步打造「智慧美術館」的科技藝術展演。
「擴散耦」展出作品從國科會64個跨領域研究脫穎而出,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處長蘇碩斌分享,擴散耦作品自「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計畫」出發,將前瞻探索的研究成果轉譯為藝術作品,打破科技工程與藝術人文領域界線,為當代創造新社會互動與科技成果的創新詮釋,跨越藝術與科技的專業領域、產官學界線、形成台灣科技產業的新型戰力,期待未來讓藝術與科技經濟產業相互循環發展。
策展人、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黃雅玲表示,展名「擴散耦」來自物理現象中,元素突破界限所產生的元素擴散現象,時間是「擴散」的重要變因,產生結構重組與形變;「並行」則指科技與藝術的活化動能,而當科技與藝術「融合」,不同互動也帶來新型態體驗,展覽從使用者體驗發展互動媒介,透過觀展者探索藝術作品與科技研究,希望展覽形式成為媒合藝術家與科技研究者的交流平台。
走入101展間,戴上虛擬實境(VR)裝置化身星際科幻角色,作品《艾索羅夫ASOMROF》藉由即時動態捕捉與5G傳輸技術,展現客家人太空遷徙的新媒體科幻故事。《二胡。AI。印象 》結合AI人工智慧作曲與演教學,開拓傳統再創新可能;《未來布袋戲劇場》讓人變身布袋戲操偶大師,用眼神或手指感應,傳統布袋戲在科技藝術表演劇場登場,實現異地共演的創新操偶與觀偶體驗。
102展覽室作品《有重量的光束》,透過無人機飛行的光線與舞者互動,展現人機結合的劇場表演。《虛擬歸鄉計畫》以離鄉背井的國外醫師生命史創造「遠端機器人」,突破疫情與距離重回母校,讓科技成為傳達情感的藝術創作。而《島嶼演繹》則將馬祖的海天景色、戰地文化渲染成圍巾建構出島嶼風景,結合人機共舞出實境舞台,邀請民眾舞動創造全新動態視覺創作。
103展間猶如進入科技的創新世界,《異自然X Nature》透過地震動態裝置、黏液雕塑與機械組織打造仿生新物種,創造異自然環境下的新感官經驗;帶領人在空氣中虛擬用餐的《EAT 達文西2.0》,使用混合實境、無人機飛行和遠距交流等技術,帶來奇幻的感官體驗,顛覆人對吃飯的想像。《擁抱》則讓聾人與聽人透過「科技手環」震動,提升接觸藝術機會,加強無障礙科技藝術的應用,落實文化平權的精神。
計畫主持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李傳房教授分享,「擴散耦」透過展覽先導計畫培力跨領域人才,共有17所大學研究團隊參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逢甲大學、元智大學、實踐大學、臺北市立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合作涵蓋國內外產業、政府、學術等30多機構組織協力,鼓勵跨領域前瞻議題研究發想創作,藉由藝術展覽與民眾分享科技研究共創成果,激發臺灣科技藝術創作的全新體驗。
電子紙產業龍頭元太科技也「參展」!配合科技展應用先進技術展現藝術作品,高美館同步運用元太電子紙嶄新技術,將電子紙看板融合展覽,透過反射式技術因應環境光源輪播影像,避免自發光源影響展覽效果,結合電子紙不換頁不耗電的節電性能,展間32吋電子紙看板,每天開機8小時,每分鐘換3次畫面,若改用室內液晶(LCD)顯示器,耗電量及排碳量是電子紙的30倍,電子紙具環境友善效益。搭配瑞訊智能團隊自行研發的RS-CMS多媒體播放管理系統,更新展覽資訊,取代大量紙本印刷,達到展覽設計簡約卻資訊豐富效果。
元太科技指出,電子紙讓展覽兼具環保減碳與舒適觀展體驗,協助美術館打造低碳創新的展覽,同時創造高齡、多元需求族群觀展體驗,邁向永續目標,更延伸「擴散耦」展覽跨領域共創的核心主題,將顯示器體驗形式發展更為多元。
「擴散耦」展覽即日起至2024年3月3 日,於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展出,不僅匯聚多元科技體驗,更推出多樣系列活動,歡迎民眾關注網站報名參與(https://nstc-artstech.net/),共同探索藝術與科技的跨域結合。

分享130分享Tweet81分享
前一篇文章

福運「龍」總來 蛋飄「廉潔」香  新北歡慶119消防節

下一篇文章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成功閣」夕陽 私房景點

相關的文章

宋軼、丞磊走向反目決裂 《與晉長安》大結局倒數 劇情全面開虐
影劇娛樂

宋軼、丞磊走向反目決裂 《與晉長安》大結局倒數 劇情全面開虐

2025-09-08
臺灣經驗走向國際 臺、美、菲專家共議自然解方與自然資源共管模式
影劇娛樂

臺灣經驗走向國際 臺、美、菲專家共議自然解方與自然資源共管模式

2025-09-08
Energy《ALL IN全面進擊》高雄巨蛋演唱會第二日 驚喜邀請王心凌甜蜜登場
影劇娛樂

Energy《ALL IN全面進擊》高雄巨蛋演唱會第二日 驚喜邀請王心凌甜蜜登場

2025-09-08
下一篇文章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成功閣」夕陽 私房景點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成功閣」夕陽 私房景點

最新新聞

宋軼、丞磊走向反目決裂 《與晉長安》大結局倒數 劇情全面開虐

宋軼、丞磊走向反目決裂 《與晉長安》大結局倒數 劇情全面開虐

2025-09-08
臺灣經驗走向國際 臺、美、菲專家共議自然解方與自然資源共管模式

臺灣經驗走向國際 臺、美、菲專家共議自然解方與自然資源共管模式

2025-09-08
Energy《ALL IN全面進擊》高雄巨蛋演唱會第二日 驚喜邀請王心凌甜蜜登場

Energy《ALL IN全面進擊》高雄巨蛋演唱會第二日 驚喜邀請王心凌甜蜜登場

2025-09-08
觀眾爆哭、演員拼命!林柏宏、宋芸樺《96分鐘》幕後花絮揭極限挑戰

觀眾爆哭、演員拼命!林柏宏、宋芸樺《96分鐘》幕後花絮揭極限挑戰

2025-09-08
李德茂《介於之間存在》美國首展 AI與存在主義碰撞探索未來對話

李德茂《介於之間存在》美國首展 AI與存在主義碰撞探索未來對話

2025-09-08

你可能也想看

「嗨!出發吧來台東」最終卡司!全台唯一光橋煙火震撼亮相

「嗨!出發吧來台東」最終卡司!全台唯一光橋煙火震撼亮相

2025-09-07

漾新聞| 青年走讀大寮 紅磚與菱角述說地方新故事

2025-09-06

漾新聞|高市登革熱警戒未鬆懈 空屋空地將強制拆清

2025-09-05

漾新聞|高雄青年隊攻智慧農漁週 國際競賽搶進總決賽

2025-09-04

E創傳媒

探索生活點滴,尋找啟發靈感!E創傳媒是您的生活媒體網站,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主題,包括旅行、美食、文化和時尚。進入我們的網站,探索最新的生活趨勢,豐富您的日常生活!

熱門新聞

  • 宋軼、丞磊走向反目決裂 《與晉長安》大結局倒數 劇情全面開虐
  • 臺灣經驗走向國際 臺、美、菲專家共議自然解方與自然資源共管模式
  • Energy《ALL IN全面進擊》高雄巨蛋演唱會第二日 驚喜邀請王心凌甜蜜登場
  • 觀眾爆哭、演員拼命!林柏宏、宋芸樺《96分鐘》幕後花絮揭極限挑戰
  • 李德茂《介於之間存在》美國首展 AI與存在主義碰撞探索未來對話

熱搜關鍵字

/莊珮縈 2025財經趨勢論壇暨金融科技商業交流展 AI指引 EXPO,昨(20)日在曼谷國際貿易展覽中心BITEC盛大開幕,開幕典禮由泰國會議展覽局局長Duangdej NEXTRATE睿途 Yuaikwamde、泰國投資促進署秘書長Narit 三陽 五里埔路段 光陽 南部最大聲/  屏東 隨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山葉 曾志豪 機車 編輯 暌違3年的泰國臺灣形象展Taiwan 行動夢想家基金會 財產申報作業誤失 那瑪夏 鄭司文 重大洩密 韓佳宏 高階幹部個資

Copyright © E創傳媒.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首頁
  • 生活消費
  • 健康樂活
  • 旅遊美食
  • 地方社會
  • 3C科技
  • 影劇娛樂
  • 藝術教育
  • 金融財經
  • 運動體育

Copyright © E創傳媒.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