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臺北市動物保護處提醒,每年3月至7月是臺灣藍鵲的繁殖期,因臺灣藍鵲與生俱來的護巢本能,雛鳥孵出後親鳥為了護幼,可能會以撲擊頭、肩部的方式驅離靠近的行人,請民眾多加留意,可以繞道或攜帶帽子、雨傘來避免撲擊。
動保處表示臺灣藍鵲又稱長尾山娘,是保育類野生動物,上一季出生的幼鳥會留下成為繁殖幫手,共同照顧雛鳥、抵禦危險,藍鵲幼雛在孵化後3到4週就會跟隨親鳥離巢。近幾年隨棲地開發、都市資源充足,已進入市區與人共存的情形,以致人鳥衝突事件層出不窮。
在育雛過程中,若看見幼鳥不幸掉落,請勿直接撿拾,應遠距離觀察有無親鳥照護,若發現幼鳥沒親鳥照顧或有受傷情形可致電1959專線通報動物救援。經統計去(112)年北市發生臺灣藍鵲衝突案例,以內湖區最多,共接獲7次通報,當民眾通報臺灣藍鵲有驅離路人的行為時,動保處將在原處張貼告示方式,提醒民眾避開繁殖區域,或用撐傘、戴帽子等保護的方式路過,並請市民避免撿拾落巢幼雛,共同營造友善藍鵲的生態環境。
此外,動保處還要提醒民眾,臺灣藍鵲是野生動物保育法法定保育類野生動物,將藍鵲的巢、幼雛移除或直接攻擊藍鵲的行為,已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規定。若涉及騷擾虐待、獵捕宰殺等行為,可處最高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請民眾千萬不要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