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為了傳承並推廣臺灣珍貴的族群音樂文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於今(20)日舉辦《聽見電光:一起唱出我們的回憶》成果發表會,呈現多年來音樂採集、傳承及推廣的成果,吸引眾多族人及民眾熱情參與,共同感受電光部落傳統歌謠的獨特魅力。
阿美族電光部落位於臺東關山鎮,其傳統歌謠蘊含族人生活、祭儀與文化記憶,極具文化價值。然而,隨時代變遷,傳統歌謠逐漸面臨失傳危機,保存與紀錄變得刻不容緩。為此,臺灣音樂館於2020年委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辦理「恆春阿美族電光部落音樂調查研究計畫」,透過系統性採集、整理與數位保存,搶救並記錄這份珍貴的文化資產。今(2024)年,臺灣音樂館進一步啟動「族群音樂採集傳承計畫」,將前期採集的歌謠帶回電光部落,透過傳唱教學讓年輕族人學習與傳承,並在本次成果發表會上展現階段性成果,讓歌謠重回部落,並傳播至更廣的社會大眾。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賴世哲館主任指出,臺灣音樂館自2017年起展開族群音樂調查研究計畫,至今已完成10項族群調查計畫,累積採集300多首珍貴的傳統歌謠,涵蓋原住民及閩南族群的音樂資產,並以此為基礎辦理32場「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音樂會,積極將族群音樂帶入社會大眾的視野。本次成果發表會不僅重現館藏珍貴歌謠,更展現文化傳習的實踐成果。透過歌謠傳唱及部落文化交流,深化族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也促進社會大眾對臺灣族群音樂的欣賞,實現文化保存與再利用的多元可能性。他也特別感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長期引進資源的協助與部落族人的投入,共同深化文化傳承的工作。臺灣音樂館114年度即將推出「原住民族音樂調查推廣專案補助計畫」,鼓勵學者及部落投入相關音樂調查及傳統歌謠傳習活動,希望各界一同保存、傳承這些無形文化資產。
電光部落張萬生頭目亦在現場表達了深切的感謝。他提到,感謝臺灣音樂館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族群音樂採集傳承計畫及邀約演出,讓部落的傳統歌謠得以保存並重現;他更感動於年輕族人的投入,願意承擔傳承族群文化的重任,同時致敬部落耆老的悉心教唱,讓更多人有機會聽見電光部落的聲音。
活動現場,布置著電光部落族人自製的拼布畫,講述電光部落由恆春遷徙至臺東的歷史故事。隨後由電光部落族人帶來動人的傳統歌謠演唱,並且帶領參與者實際體驗傳統歌謠及舞蹈,讓參與者更深刻認識阿美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氛圍熱烈。2021年經文化部登錄認定為「阿美族馬蘭Macacadaay」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杵音文化藝術團,其團長高淑娟也帶來精彩的AMIS樂舞文化講座,深入淺出的向觀眾解說阿美族音樂與舞蹈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涵。
這次活動亦強調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攜手教育部藝術領域中央輔導團及臺北市藝術輔導團,舉辦教師研習課程,帶領輔導團教師們親身體驗、學習族群音樂的美學及文化內涵,期盼透過藝術輔導團體系的推廣,將這份文化資源帶入全國藝術領域教學現場,讓更多學子有機會接觸、學習並傳承臺灣多元的音樂文化。
《聽見電光:一起唱出我們的回憶》成果發表會的圓滿落幕,不僅是電光部落傳統歌謠的呈現,更象徵族群音樂回歸部落、傳唱世代的實踐成果。未來,臺灣音樂館將持續推動族群音樂的採集、保存與傳承推廣,讓這份珍貴的文化記憶得以永續流傳,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圖/阿美族電光部落歌謠傳唱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