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第十一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於今(26)日下午2時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舉行頒獎典禮,並由張廖政務次長萬堅頒獎。今年共有24所學校與團體、13位個人共37件獲獎,展現藝術教育的卓越成果。該獎自103年設立以來,已累積表彰283個績優學校、團體及145位個人,充分肯定藝術教育推動者的努力。
終身成就獎:藝術教育的奠基者
本屆「終身成就獎」頒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鄭善禧名譽教授與臺南市美術館陳輝東榮譽董事長。
鄭善禧先生(92歲),師承多位中西畫名家,包括溥心畬、黃君璧、林玉山,專精於傳統水墨畫,且善於結合常民生活與校園敘事,並融入現代物件與多種技法,開創出獨具個人特色的創作風格。他投入國小至大學藝術教育逾一甲子,秉持「工匠的身手,文人的頭腦」的理念,啟發學生對藝術的熱忱與思考能力。此外,出版了《剪貼》、《體育示範圖解》等多本藝術教育著作,為推動臺灣美術教育向下扎根與啟迪後進,樹立了典範地位。
陳輝東先生(87歲),是臺灣藝術教育的先驅與推廣者,其藝術創作涵蓋超過半個世紀,並在兒童美術教學上積累豐富經驗與成果,著有多部相關書籍。作為提倡全民美育的重要推手,他在國際美育領域具有高度聲望與成就,從協助臺南市立文化中心的設立,到臺南市美術館的籌備成立,無不展現其對國家藝術環境與人才培育的重大貢獻。陳董事長甫於日前辭世,但其終生致力於推動臺灣藝術文化的努力與心血,為後世留下深遠影響。
多元創新的藝術教育實踐
雲林縣立虎尾國民中學保存並推廣傳統民俗技藝,如兩廣醒獅團與布袋戲社團,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此外,學校成立自造教育中心,結合AI科技開設手作創客課程,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巧妙融合,成為校園藝術教育的重要特色。
彰化縣溪州鄉圳寮國民小學以在地自然與人文為基礎,發展「土川學」課程,將藝術與生活深度結合,並進一步將藝術教育的能量延伸至社區。此舉不僅強化學生的藝術感知力,也促進地方文化的再生與發展。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國民小學著重泰雅族傳統舞蹈與編織技藝的傳承,讓學生深入了解並認同自己的文化。透過學習、交流、比賽與展演等方式,學生不僅建立了文化自信,也增強了表達能力。學校更積極成立各類社團,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展現全校性推動藝術教育的成果。
民間團體對藝術教育的支持與影響力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長期挹注資源舉辦音樂、藝文等各類活動,贊助偏鄉藝文經費、培養人才,持續把藝術的種子傳遞到全臺各地;財團法人許潮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於偏鄉校區聘請專業師資提供弱勢兒童初階藝文學習機會,並提供獎助學金補助專才的弱勢兒童學習美術、音樂等;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將社區特色產業客家藍染工藝,發展為藝術品牌-太平藍,透過展覽、手作工作坊與地方藝文活動,推動藍染工藝的傳承與創新,透過藝術達到地方振興的成效。
創新教學提升藝術教育品質
獲獎教師於藝術教育課程教學、人才培育上熱情專業深耕不遺餘力。例如:新北市立中和國民中學孫菊君老師致力於打造多元、包容、合作的藝術學習環境,創立「視覺藝術學思達教學社群」,匯聚全臺藝術教師分享教學資源與經驗,帶動課程創新能量;桃園市桃園區慈文國民小學陳韻如主任結合課程發展跨校藝術教育社群活動,如LDS科技藝術跨校社群工作坊和跨領域藝術課程交流,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教師和專業人士共同開發教材並發表創新教案,不斷優化藝術教學品質;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揭金鳳老師從事特殊教育第一線老師,教授視障、多重障礙(含盲聾雙障)學生藝術創作,在「看不見」的世界裡,針對不同的特殊生設計適性、功能性的多感官課程,將視障藝術教學融入自編教材創新課程,透過多元學習及手藝創作,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活動奉獻獎以多元形式推動藝術
為彰顯推展藝術教育、薪傳重要傳統藝術有卓越表現者,例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洪耀輝教授長期從事傳統木雕工藝教學,透過展演活動與教學傳習的方式,推廣傳統木雕工藝;新竹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客家八音之保存者賴義發先生,發揚傳統客家音樂,培育新生代人才,使客家八音看見永流傳的希望;臺中市立梨山國民中小學洪永明校長,致力將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融入課程,以「無邊際的公民美學教育基地」為目標,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並積極與藝術家和外部資源合作,深耕藝術教育於偏鄉;高雄市鳳山區新甲國民小學薛瑞君校長與各單位合作推廣美感教育,成立國中小藝術教師跨校社群,辦理「送藝術到偏鄉」活動及推動國際藝術交流,展現出藝術教育的豐沛能量。
頒獎典禮當天特別邀請本屆獲獎的新北市私立莊敬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國民小學帶來精采的表演,竭誠為這群在全國各地默默耕耘、勞苦功高的藝術教育工作者鼓掌、喝采!展望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推動藝術教育普及化與多元化,讓藝術的種子在每個角落茁壯。謹向本屆所有獲獎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因為您的付出,讓臺灣的藝術教育更加美好!
圖/教育部長張廖萬堅政務次長、陳郁秀召集人與終身成就獎得主鄭善禧先生、陳輝東先生(女兒陳香吟女士代表)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