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屏東縣政府針對轄內林邊溪上游土砂辦理監控已達3年,佈設相關監控儀器觀察河道土砂收支情形,已初步瞭解該區不安定土石量體,並運用調查資料分析該區治理成效,做為來年該區域之治理規劃,對於監測結果與運用,屏東縣政府表示肯定,並預計114年接續辦理5年計畫監測計畫,期望可早日消弭土砂災害。
水利處表示,林邊溪流域上游的來社溪、內社溪及瓦魯斯溪,為縣內土砂災害影響最嚴重的野溪,於111年起多場颱風豪雨事件,導致崩塌地面積增加約93.6萬平方公尺,透過多年期的正射影像與數值高程比對,調查歷年的土砂變異情況,經統計瓦魯斯、大後、來社及內社溪土砂殘存量合計約842萬立方公尺;本府透過設置雷達波水位計、雷達波流速計及泥沙濃度計之土砂調查站,獲得相關觀測資料,其趨勢呈現為順時針型的泥砂濃度歷線遲滯之關係,說明河道中運移的土砂來源多由河道內所供應,將上述觀測資料運用於監控113年凱米颱風,探討本府113年汛期前於瓦魯斯溪大橋上游處的清疏工程,顯示於凱米颱風侵襲期間,有助於降低上游土砂大量往瓦魯斯溪與內社溪匯流處輸送,進而降低來義大橋於凱米颱風期間遭受的衝擊。
水利處指出,對此觀測分析成果證實了清疏的成效,本府除了持續執行清疏工程及土砂標售外,並決定持續辦理5年土砂調查觀測計畫,以監控河道土砂變化情形,提供本府更全面整治理方針。
屏東縣政府每年持續針對土砂災害嚴重之野溪瓶頸段辦理清疏,維持河道的主深槽並穩定流心,讓汛期來臨時促進上游土砂往下游輸移,並降低對周圍部落的危害程度,透過多年期的正射影像進行土砂變異情況探討,並進一步針對清疏工程區位的地形變化監測分析,以探討每年的清疏成效,運用監測資料滾動檢討,擬定清疏、復建、治理及規劃之參考依據,期望能保障野溪流域內居民身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