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楊舜鈞/嘉義義竹
嘉義縣是全台「玉米的故鄉」,境內中平村更是「蛋黃區」,一望無際都是種玉米,連村內犒賞「五營」軍馬的「馬草」都用玉米,與一般「營寮」用牧草不同,別具風格。遊客如果到中平村玩玉米田迷宮路過時記得多看一眼。
義竹鄉玉米的種植面積在農會大力推動下逐年增加,目前約二千公頃占全台的三分之一,因土壤肥沃,產量高,占台全的二分之一,每年還舉辦「玉米田迷宮」文化季,玉米的故鄉不是浪得虛名。
台灣的民俗,犒賞五營軍馬的糧草,俗稱為「馬草」,營邊還有一桶水供馬飲用,兩種統稱「馬草水」。有些村落怕瘦了軍馬,供應馬草水之外,還會加料在營寮內供用「蕃薯簽」。
馬草幾乎都是用牧草,但在中平村不一樣,該村內五營的馬草經常多了一味用玉米。村民從玉米田割下玉米植株,像稻草、甘蔗尾一樣,整捆的供應,「沒在小氣的」,村民說「中平村有的就是玉米啊」。
牧草易活,只要在營寮邊種上一盆,馬草就可全年無缺。而玉米是有季節性的農作物,一年一季,無法全年供應。沒有玉米的季節就再派牧草上陣做馬草。玉米做馬草在其他農村少見。
據悉,早期中平村營寮的馬草,也是用牧草,自從玉米廣為種植後才以玉米取代牧草,確切的年代說不準,但至今沿用。村內老農說,「年代不重要啦,玉米比牧草營養可口,軍馬吃了一定會說玉米好吃」。
顏姓老農說,牧草產量少,村子玉米多而且澱粉質高,所以,用玉米取代牧草,讓軍馬吃個夠、吃得壯也是合理的,並非中平村人愛移風易俗。
曾有遊客在村內中興宮前的「中營」看見「玉米馬草」後,好奇的跑到村內照護站問下課的老人,但得不到答案,因為老人家只說「中平村有的是玉米,反正有供應馬草就好年代不重要啦」,遊客實問老人虛答。
台灣農村多數都設有「五營」的小建物,其概念沿自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五營名為「東營、西營、南營、北營、中營」,中營置於村中央位置,其餘四營分置於村子外圍四個角落。這樣的佈置,都是為了形成村內的「防禦系統」。
換做現代的警政系統來看,村裡的大廟是警察局,各營寮就如同各地的派出所。
五營的營舍建物各地規模不一,有的一、二坪,有的村子「卡有錢」,營舍較大,例如台南白河汴頭里洪溪州村落的營寮就建得像一間小廟,雕樑畫棟還有彩繪的龍柱。因此當地居民都稱為「營寮」,相對的,建物較小的則被稱為「營寮仔」。多了一個「仔」字就矮了一截、小了一號。台南後壁區的「安溪寮」就比嘉義義竹的「安溪寮仔」還大莊。
五營各有代表的神獸,分別是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騏驎。
每營都各有主帥,令旗的顏色也有區別,分別是東方青龍,綠色,主帥張將軍。南方朱雀,紅色,主帥蕭將軍。西方白虎,白色,主帥劉將軍。北方玄武,黑色,主帥連將軍,中營騏驎,黃色,主帥李將軍。
五營的兵力總數通常為三十四萬一千人,兵多於馬,東營九夷軍,馬9千兵9萬、南營八蠻軍,馬8千兵8萬、西營六戎軍,馬6千兵6萬、北營五狄軍,馬5千兵5萬、中營三秦軍,馬3千兵3萬」。隨便一個村落五營的兵馬總合,都超過現在國軍總兵力。五營兵馬由村內大廟的主神統一指揮。
五營中,東營的兵馬最多,位處「中樞」的中營反而最少,只有東營的三分之一,也許中營採精兵制,兵馬重質不重量吧。各營的兵馬數是誰立規派遣,不得而知,無證可考,但千百年來一直沿用至今。兵馬數都標寫在令旗上,信眾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