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2019年林承穎一篇網路文章,提及廁所文學。除了引用片段,他在北美洲留學的一些見聞,值得讀者去了解。至於台灣本地廁所文學隨著門與牆壁的材料改變,寫 字不易,所以廁所文學好像有點「式微」。
據一名老先生表示,小學到大學,入伍軍中,如廁都看過「前人題字」,詩詞,內容五花八門,笑話常常有,成人性玩笑更多。廁所從不只是用於排泄,還是人們短暫素面以對之處。林先生文章裡面說:「人們在此社交,打扮,塗鴉,探索情慾。我們將在這兒學習社會的實像,也希望每個人在這兒都覺得安全。」
廁所是「解放」的所在,林說:「北美的大學校園裡,廁所卻不只用來排泄,還像個人意見的告示板。當年來加拿大的大學上研究所,我驚異於女廁的牆壁上、門板後不僅貼了生命線、性侵害諮商、LGBTQ 組織的貼紙,更有原子筆或簽字筆畫的顏文字,以及密密麻麻的留言」。像是 「每一天對一個人好。」 「你是被愛的。」 還有人前後吵起架來: 「Fxxk XXX(政客名)!」 「Fxxk you!」。
屏東市東區民生國小,廁所乾淨,可是廁所周遭牆面,盡是書法,有王羲之蘭亭集序,韓愈文章,還有甲骨文題辭。在男廁入口是顏真卿祭姪稿。
裡面沒有學生塗鴉,沒有文章欣賞,反而是大人文雅的書法作品。這不能說是廁所文學變體,而是昇華,甚至是「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