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中山大學推動「循循善用計畫」,在校內設置七處袋類回收循環箱,鼓勵師生捐出乾淨的塑膠袋與紙袋並自由取用,推動資源再利用,減少一次性垃圾。此計畫不僅實踐永續精神,未來更將擴大合作對象,將循環機制推展至鹽埕與哈瑪星等鄰近社區,打造校園與社區共享的綠色生活圈。
中山大學指出,台灣每人每年平均使用782個塑膠袋,是歐盟國家的3.9倍,其中多來自傳統市場與早餐店。雖然中山校內明定禁用塑膠袋,但學生仍因外食與外送需求難以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裝,導致宿舍與餐廳區域閒置袋子堆積。為此,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聯合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與學生事務處共同推動計畫,延長袋子的使用壽命。
循環箱設於學生生活與住宿熱區,包括武嶺一村米羅美食坊、二村自修室、三村交誼廳、四村一樓,翠亨E棟學生餐廳、翠享H棟萊爾富以及山海樓饗食廣場,方便學生隨手捐袋與取用。計畫團隊固定派員清點與清潔袋類,兼顧使用便利與衛生安全。學生對此機制反應良好,有人表示宿舍中袋子常堆積成山,現在可回收利用,不僅清出空間,也發揮袋子的第二生命。
根據校方與社區傳統市場訪談,儘管商家普遍支持環保理念,但仍因衛生與便利性考量,習慣提供一次性袋類。透過此計畫,中山盼能提供穩定且乾淨的袋源,未來送入合作的市場與店家中使用,讓民眾能「借袋即用」,真正減少塑膠袋的整體使用量,並逐步轉變消費行為。
「循循善用計畫」也預計招募更多學生志工參與循環箱的管理與社區推廣,建立穩定運作的人力基礎,進一步將校內回收袋導入中山周邊的消費據點,成為連結學校與社區的環保行動平台。校方期盼這項機制能在生活中持續發酵,讓綠色循環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全民可實踐的日常行動。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中山大學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