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林冬生/苗栗
客委會客發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今(14)日辦理「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暨「餞影─典藏攝影藝術」雙特展盛大開展,由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與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客委會委員葉仁基、林金樺、鄭香浩、彭瑞德、徐永銓、吳亭亭、黃肇成、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典藏攝影藝術展策展人陳昌仁、攝影家陳雲錦、黎漢龍、涂秀蘭及公路文物借展人陳信誠等嘉賓齊共同啟動,見證這場結合客庄美景與文化底蘊的春日盛事。
圖: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與貴賓們在第一代9420小鹿前歡喜留影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2個特展表現出來的都是對客家文化與在地連結,擁有深厚的感情,帶給我們滿滿的感動。「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特展,由入口模擬行駛中的金馬號與其珍貴影像呼應作為的開端,帶大家走入公路的興建歷史,也串連起客家族群自西部、南部往東部的遷移歷程,一探公路上的客庄以及客家族群移墾積極奮鬥的歷史軌跡。
圖: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在「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特展致詞/林冬生 攝影
何金樑進一步表示,本次展覽呈現客發中心數位典藏及公路局相關珍貴的歷史影像、文獻與文物。另外也向長期投入公路文物收藏與研究的陳信誠、陳朝強先生借展珍貴藏品,包括金龍號與金馬號的浮雕、早期竹苗地區的舊車票,以及中壢、六堆地區客運所使用的車頭頂捲軸等物件,搭配文史工作者葉柏強、黃家榮、公路人曾介宗以及擔任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志工的金馬號小姐曾蘭英等舊時影像資料,喚起許多民眾對於客庄交通不同年代的集體記憶。
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公路局與客發中心,從112年開始展開了很密切的合作,也藉由公路與客家文化的特展,開始去找尋客家人在公路局服務打拚的故事;像是臺東關山工務段退休的前段長劉翼東先生與女兒劉玫伶女士,以及邱坤寶副段長,他們都是從西部客庄遷移到東部落地深根,為了公路的興建付出很多的心血與努力,這些故事也藉由展覽被看見。
圖:交通部公路局陳文瑞局長為「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特展致詞/林冬生 攝影
此次展覽觀眾可觀看策展籌備期間到花東客庄去田調記錄的珍貴口述歷史,如客委會委員葉仁基講述「紅布捲祖先」家族遷徙到東部打拚的精彩故事、前關山段段長劉翼東與女兒劉玫伶兩代公路人陸續見證中橫、南橫興築與台9線交通的改善及變遷等,受訪者以親切的客語娓娓道來與公路共生共榮的故事,呈現客家族群在交通建設中的生活記憶與文化厚度。
圖:葉仁基委員在致詞時講述家族自阿公時代從苗栗南庄移墾至花蓮玉里的故事/林冬生 攝影
「餞影-典藏攝影藝術展」則首度以客發中心數位典藏影像作為主要策展素材,由「人在六堆」影像藝術展策展人陳昌仁擔綱策劃,運用當代表現手法,展現老照片經歲月沉澱的厚實韻味。「餞影」集結16位攝影家、精選百件作品,以鏡頭中客庄生活多樣風貌和深厚人情,展現客庄風情之美,其中攝影家陳雲錦、黎漢龍、涂秀蘭,也來到自己的作品前和大家共同分享按下快門時背後的想法。
圖:「餞影─典藏攝影藝術特展」讓觀展民眾可透過客語、華語、英語即時與AI對話,以科技互動趣味性來推展客家文化/客發中心提供
客發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為迎接桐花祭,在4月19日將舉辦桐花路跑與親子成長禮、4月26、27日將舉辦「拼・靚-臺灣客家多重面貌」客家文物聯展專題講座與桐花季語-漆盤蒔繪手作體驗,以及戲說客語桌遊體驗與遶山花野餐派對,還有4月30日的「采茶歌隨八音來-鄭榮興的客家音樂戲曲傳承志業」新書發表會……等活動,歡迎大家共下來『賞桐花‧看展覽‧品客庄』。
圖: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與貴賓們共同啟動金馬號歡迎大家「遶客庄 看展看桐花」/客發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