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高雄輕軌去(114)年啟用後,隨著運量大幅增長,擦撞等車禍事件也頻頻上升。市府雖然檢討,計劃加強交通管理與執法措施。但學者認為,當務之急,應灌輸民眾守法精神,才能使車禍事件降低。
據市府統計,去年共發生23起輕軌事故,比前年多9起。主要原因,是汽機車未依規定行駛、闖紅燈或違反號誌指示。
市政府檢討後,歸咎「錯」在民眾,因此,研擬計劃加強交通管理與執法措施。
高雄輕軌上路後,行經凱旋路、三多路、大順路、富民、凱旋、博愛等人流與車流密集路段。以上路段,原本車流量就多,在輕軌興建前,民意代表及民眾屢屢反映,輕軌通車後,縮小人車使用空間,上下班時段且與人車「爭道」,不發生車禍也難!
人車「爭道」的例子,國內有前車之鑒,屏東糖廠未停止製糖之前,鐵路即穿插在屏東市區行走;此外,阿里山森林鐵路行駛嘉義市區,不時發生搶道情形。國外例子,也屢見不鮮,例如:日本、澳洲墨爾本、美國舊金山,泰國曼谷等。以墨爾本為例,由於民眾守法,見輕軌列車來時,均會自動避讓,鮮少車禍發生。
學者指出,要使輕軌車禍頻率降低,民眾守法精神,成為極重要的「關鍵因素」,市府雖「出招」,計劃加強交通管理與執法措施,遏阻汽機車駕駛人未依規定行駛、闖紅燈或違反號誌指示等行徑,但是,駕駛人見輕軌列車行車速度慢,想「搶快」的心理若未宣導改善,永遠都只是「紙上談兵」策略。
圖/捷運工程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