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補教名師解題】今年的生物考題難度與以往差不多,屬於中間偏易但也不失鑑別度。
普遍學生認為較難的血液循環、消化沒有入題,圖表的分析、文意判讀依舊是能否拿高分的關鍵。像是「綠蒜頭」 、「出血時間檢查」 這兩題,若學生無法從表格或是示意圖中得到關鍵資訊,恐怕很難拿高分。
「骨董顯微鏡」這題,學生需要充分理解顯微鏡各部位的功能及原理,而不是死背講義上的圖形、文字敘述去作答,是個蠻創新且不錯的考題。
另外「綠蒜頭」的題組,前半段看似生物考題,但44題又回歸酸鹼、有機化合物的範疇,屬於跨科的考題,算是近幾年大考的趨勢之一,不再著重於單一科目的考法,學生必須學會生物、理化、地科之間的跨科整合。
今年會考理化與地科整體難度與近幾年的會考差不多,整體而言困難的計算機乎沒有出現,但多了許多實驗變因的分析,對考前大量練習困難計算的同學,這些題目反而會成為痛點,準備會考不同於準備小範圍的段考、小考,更需要將定義充分理解,並融會貫通,知道原理對應的情境與如何使用,另外也要掌握實驗情境題中,各項變因的關係與影響,今年題目的方向大致分為:
1.基本的定義問題,例如第1到5題,只要基本定義熟練,幾乎讀完題目就能立刻想到答案。
2.判斷或評價類考題,例如第15、18、32題,這部分要仔細閱讀題幹描述的情境,結合同學學過的知識內容,來判斷每個選項的正確性,這樣的題型最怕同學沒有把選項讀完,急著作答,容易被有誘答力的敘述騙了。
3.圖表判斷或圖像型考題,需要由圖表中找到動要條件,做進一步的推理或計算,例如第47題題物問做功多少,需要從圖表找出正確的施力大小,並選擇正確的位移做搭配,如果只是死背公式計算,容易被題目的敘述混淆,另外第49題考地科的月相,這需要同學對月相圖非常熟悉,包含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影響,這樣的題目是非常需要圖像的幫忙,所以地科絕對不能只當作背誦科目來準備,對許多重要的圖像需要充分的了解。
4.實驗變因類型,本次考試有關實驗變因的判斷題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這是新課綱以來,強調考素養能力,減少知識記憶的最好體現,其中第25題及第43題需要仔細閱讀題目的說明與問題,才能知道要從表格的紀錄數據中找出哪些做比較,這不是簡單問同學誰是控制變因、誰是操縱變因、誰是應變變因這種問題了,而是要在考試當下讀懂從沒做過的實驗,快速了解實驗的設計以及所呈現的結果,進一步做出配對比較,平常沒有接觸這樣思考或分析的同學,容易看不懂題目想表達什麼,或甚至完全弄錯題目的意思。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